對于移動式破碎機的生產過程,無論是故障、產量下降的原因分析,還是解決不合理卸料現象,都是生產中的一項重要操作。這些操作都是為了保證生產效益。
不合規的問題是由不同的原因造成的。下面就來介紹一下不合規現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一、破碎機的破碎比
破碎比是指進口物料的粒度與粉碎后成品的粒度之比。比值越大,破碎比越大,反之亦然。
對于破碎機的生產過程,破碎比越大,針屑含量越高。因此,在生產中,破碎比的調整是保證出料的重要措施。當然,過小的破碎比也是不行的,會造成整個系統的產量降低,內循環增加,破碎機磨損增加,所以破碎比高。
二、破碎機的進料粒度
對于破碎機,不同類型或型號可以處理不同的進料尺寸。如果給料粒度不合適,出料質量就達不到標準。
例如,當進料粒度從100mm降低到50mm時,成品中的針片狀含量會降低38%,因此進料粒度必須滿足生產設備的要求。
三、破碎機的循環載荷
破碎機的工作過程是在一個封閉循環中進行的。增加出料口,增加循環中的負荷,石粒形狀會變好。在整個過程中,由于循環載荷的增加,系統中所有設備的磨損都會增加。但增加出料口,可以降低主破碎電機的負荷,成品顆粒變形好。因此,在生產中調整循環負荷是非常重要的。
四、破碎機的開路和閉路循環
在破碎機的生產中,循環分為兩種:開路循環和閉路循環。前者叫先篩后碎,后者叫先碎后篩。
先篩后碎是指一次粉碎后的物料在進入二次粉碎進料口進行粉碎前經過成品篩的篩選,從而提高了成品產量,不過同時也增加了針片狀含量。先碎后篩是指一次破碎后的物料全部進入二次破碎機的進料口,再進行二次破碎后進入成品篩進行篩分。整個系統是一個封閉的系統,沒有破碎物料的損失,產品粒形良好。
在破碎機的實際生產中,移動式破碎機的排料可根據生產需求選擇開路或閉路。
以上主要介紹破碎機排放不達標的原因分析。該問題的分析主要從破碎比、進料粒度、循環負荷、開閉循環四個方面進行。在實際生產中,需要根據生產要求合理選擇各個因素。
來源:礦機之家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聯系方式:services@kjz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