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水氯鎳石
礦物分類: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
英文名稱:Nickelbischofite
化學性質
晶體化學式:NiCl2?6H2O
化學組成:Ni 24.2, Cu 0.15, Fe 0.04, Co 0.5, Cr 0.1, Cl 30.0, H2O 45.6, Total 100.59
結晶學特征
晶體形態:晶體呈2mm的微晶,常在巖芯的表面上,是粉末狀升華物的組成部分。
晶系:單斜晶系
晶類:斜方柱晶類
對稱型符號:C2h-2/m(L2PC)
空間群:C32h-I2/m(合成)
晶胞參數 a0:0.8786nm
晶胞參數α:90°
晶胞參數 b0:0.7076nm
晶胞參數β:97.27°
晶胞參數 c0:0.6625nm
晶胞參數γ:90°
晶胞參數 Z:2
X射線粉晶衍射:5.59(100),5.49(40),4.82(30),2.924(40),2.747(30),2.180(30)
光學性質
顏色:綠色
透明度:亞透明
多色性:弱,Np=綠黃色,Ng=綠色
軸性光性:二軸晶(+)(合成的)
折射率:Np=1.59 ;Nm=1.62 ;Ng=1.648
力學性質
相對密度:1.932(測量)
成因產狀及共伴生礦物
成因產狀:產于超鎂鐵質侵入巖的巖芯表面的產物,在低品位鎳礦床成礦后形成(加拿大阿莫斯);作為火山的升華物存在(日本Mt.Shirane)。
共伴生礦物:片碳鎂石、三方氯銅礦、鎳黃鐵礦、鐵鎳礦、赫硫鎳礦(加拿大阿莫斯);毛礬石(日本Mt.Shirane)